天津”8.12“爆炸事故五周年:财产损失及保险理赔回顾(上篇)
发布时间:
2020-08-21 09:23
来源:
知腾风险管理
前言:
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在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五周年前夕,黎巴嫩贝鲁特港再次发生类似更惨烈的事故,再次提醒我们:风险无处不在、历史偶有闪回。从事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同仁,既要摸索前行之路,也要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作为曾投身“8.12”事故理赔的众多保险业者中的普通一员,笔者希望通过个人记录和文字,从保险理赔的角度再次总结那场战役。
声明:
1.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内容为个人总结并参考了专业机构报告、媒体报告及公开的法院判决文书。
2.本文不作为任何保险理赔依据,亦不视为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负面评价。
3.尽管已力求谨慎、准确,但文辞仍恐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一、事故背景介绍
天津港位于北京东南约170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第四大港口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第九大港口,并在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可达到550-600百万吨货物吞吐量。同时天津港也拥有大型工业园区,进驻空客、丰田、中海油等世界知名企业。
2015年8月12日23点30分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先后发生两次剧烈爆炸。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报告,第一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3吨TNT,而后的第二次爆炸;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据中国官方消息,爆炸区仓库里有危险品七大类,40种左右,2500吨。主要是氧化物、易燃物体和剧毒物三大类。爆炸事故造成173人遇难,798人受伤,港口区域大面积损毁,建筑物、基础设施、港口设施以及包括海运集装箱和汽车在内的存放货物受损严重,数千辆进口汽车在事故中烧毁和损坏。
通过对比爆炸前后google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爆炸区域的显著变化。
二、事件回放
2015年8月12日22时50分,天津瑞海物流起火,消防队进入进行灭火作业.
8月12日23时34分6秒,发生第一次爆炸,30秒后发生第二次爆炸,两次爆炸相当于24吨TNT当量,现场腾起蘑菇云,两公里内建筑玻璃全部被震碎,救援人员被困。
8月13日,爆炸中心现场开始清场,对爆炸现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国家级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参与救援。
8月14日,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
8月15日,武警进入爆炸核心区居民楼排查。
8月16日,最高检介入调查,现场氰化物处理方案确定。
8月18日,国务院成立天津港爆炸事故调查组
8月19日,救援部队进入核心区对危化品辨识标记。
8月20日,公安部进驻天津海事局调查爆炸事故,事故核心区水坑处理方案确定。
8月25日,核心区被焚毁车辆清理完毕。
8月27日,认定多个涉及包括官员和事故企业在内的个人和部门可能涉及事故责任。
9月7日,核心区地面危化品已基本清理完毕。
9月10日,位于爆炸中心点大水坑及1.85万个集装箱的“大山”基本清理完毕。
9月15日,天津港爆炸事故周边区域规划初步方案公布。
10月8日,天津港恢复“一站式”通关。
随后爆炸核心区直径超过60米的爆炸大坑被修整填平并铺上草坪,并将建起一个海港生态公园;距离爆炸区几百米远的居民区也已开始有居民回住,产业园及周边企业均已恢复正常办公。
三、财产损失概览
根据中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爆炸区仓库里有危险品七大类,40种左右,2500吨。主要是氧化物、易燃物体和剧毒物三大类。爆炸区有包括硝酸铵、硝酸钾在内的氧化物共有1300吨左右;金属钠、金属镁等易燃的物体有500吨左右;以氰化钠为主的剧毒物700吨左右。因此对周边财产的损坏作用,不仅来源于2次爆炸的巨大冲击波和后续的大火,还包括一定有毒物质的附着。
以下是以爆炸中心为圆心,爆炸影响区域内各类型财产大体分布情况:
1.商品车损失
本次事故中,商品车损失无疑是占比最大的部分。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销量不理想,因此天津港各个仓库堆满了源源不断从世界各地运来的商品车,部分汽车甚至停到了码头堆场上,这一因素导致爆炸发生时商品车在周边非常密集。通过卫星图片中各个商品车仓库面积,可以计算出其最大可能库容,从而得出受影响商品车的分布。
根据媒体公开报导及各汽车品牌厂商发布的信息,受损车辆涉及现代、起亚、克莱斯勒,捷豹路虎,大众,雷诺,丰田,雷克萨斯,福特,特斯拉等品牌。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仅全损汽车数量就高达12428辆。部分汽车品牌认为这是其成立至今全球范围内遭受的最为严重的事故。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车辆都被两次爆炸立即损毁。根据笔者在现场的调查,有很多车辆的玻璃窗被爆炸冲击波震碎,使得从天而降的爆炸燃烧碎片得以进入车内并引燃内饰,进一步引燃车内油箱的少量汽油,火势进一步扩大蔓延到周围车辆形成火烧连营的效果。
在同一位置车库内有些车辆成片烧毁而间隔行车通道的相邻区块却未过火,以及在距离爆炸中心3km以外的部分车辆也发生了燃烧,均印证了这一判断。在某一个仓库,值班人员甚至爆炸发生后,将多辆单价超过10万美元的车辆开离了现场。
2.建筑物损失
在爆炸中心周围,还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包括办公楼宇、厂房、仓库、居民公寓、在建的商品楼等,两次爆炸的巨大冲击波导致这些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爆炸核心区域周边的建筑,受爆炸冲击波及大火的影响,严重损毁报废。在距离爆炸中心1-3km的建筑,则根据距离和朝向,外墙玻璃、外立面、内部装修以及厂房屋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多个企业损失千万元以上损失,某银行及某央企的研发中心大楼更是损失过亿。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所在天津滨海服务外包产业园大楼距离爆炸中心直线距离1.5公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被迫人工关机。经过连续4天的修理,“天河一号”恢复正常工作。
公共设施方面,爆炸核心附近的津滨轻轨东海路站也因爆炸受到严重破坏而关闭,天津地铁9号线暂停使用。
距离爆炸中心2-4km范围内还分布着多个居民区,很多楼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大量人员受伤,17000多户居民家庭受到影响。事故发生后,开发区管委会给予每户6000元的临时安置补偿,并对居民受损房屋出台了一系列补偿方案:不愿继续居住的,对受损房屋按评估价的130%回购;选择修缮赔偿处置方式的,政府负责免费修复门窗和公共部位,并按住宅价款的16%给予补偿。
3.集装箱及货物损失
爆炸区域位于天津港物流中心,聚集着包括引发事故的瑞海物流在内的40多家多个货运物流公司。
爆炸的高温不仅使临近的集装箱烧毁,强大的冲击波也使周围大量的集装箱变形,受损数量估计达20000个,其中全损约7500个(官方数据)。受损集装箱中,既有堆放货场等待装货的空箱,也有已装满货物等待起运的重箱。
除商品车外,单个标的损失最大的是离爆炸中心2公里的中外运菲尔普斯冷库。尽管该冷库受的火灾和爆炸冲击波的直接影响轻微,但不幸的是一块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了氨制冷系统的管线进而导致氨气泄漏。氨气泄漏后附着在库存食品上,制冷设备受损无法继续进行制冷,通往厂区的道路本暂时封锁,仓库人员基于爆炸后果担忧的撤离,以及该仓库巨大的库容难以找到替代,多个因素使得施救非常困难。
时值酷夏,制冷系统无法恢复让冷库内温度不断升高,库存的大量肉类、冻品全部变质损坏。最后在当地质监部门的监督下,105万箱产品全部报废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据悉,除了雀巢和中粮等知名食品企业外,还有其他十几家不同的货主,估计库存货值约1亿美元。然而,不是所有的货主都单独购买了保险,没有单独购买保险的货损很可能由冷库经营人所投保险覆盖。
4.其他损失
本次爆炸事故还导致周边大量的机动车受损,包括当时正在附近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以及周围居民区露天停放的车辆。对于没有购买商业车险的车辆,政府委托保险公司的机构进行定损后由政府支付维修费。
距离爆炸点大概1.1公里处的天津滨海东方直升机场在本次事故中受损,机库大门被冲击波冲倒,机场4架直升机受损严重。
5.损失总结
全球最大的保险经纪集团MMC旗下的佳达再保险经纪,于2015年9月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本次事故财产损失进行了测算,认为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应该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人为损失之一。
瑞士再保险认为该起事故的损失约为25-35亿美元之间,是2015年全球保险业单一最大损失。在考虑通货膨胀调整后,天津8.12爆炸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人为损失。(笔者认为,黎巴嫩贝鲁特爆炸损失很可能超过天津爆炸)
彭博社分析员认为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是继2011年泰国水灾事故之后,再一次显示出了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保险人以及他们的客户在管理风险方面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四、中国保险界的应对
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保险行业立即行动起来,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及各家保险公司均启动应急机制。中国主要的保险公司均参与本次事故理赔,险种范围涉及水险、财产险、责任险、工程险、机动车辆保险、航空航天险以及人身保险。
保险公司一方面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接听客户报案,并立即在业务系统中积极排查爆炸范围内的承保客户;另一方面立即安排查勘人员、公估人前往现场查勘并和客户沟通后续处理事宜。在获得允许进入后,多家保险公司采用无人机深入爆炸核心区完成了核心区的全覆盖航拍和承保标的的近距离航拍。同时保险公司还获取了爆炸区域灾前灾后的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包括高分二号、资源三号、SPOT 等高分辨率星影像,并基于保险遥感支撑平台自动检测了灾前灾后影像变化,从时间上重现爆炸事故发生和变化过程,从空间上确定爆炸区域总体受损情况,为快速理赔提供了数据支撑,更好地支持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中国三大财产保险公司之一的平安保险承保的某品牌汽车,紧邻爆炸点近2700台车辆全部烧毁。事故发生后,急需在爆炸核心周围清理出一块场地以堆放用来365速发国际有害物质的化学材料。考虑到现场的危险性,在政府协调下,平安保险采用了无人机拍摄的方式对烧毁车辆的数量进行了清点,随后和车辆所有人一道签署声明同意由政府清理。该处理方式也为随后其他品牌的处理提供参考范本。
在完成基本的查勘后,各家保险紧接着开始简化程序快速结案,对于短时间未能结案的大额损失也进行了各种预付。8月13日,人保财险即预付了200万元,随后又于8月16日向天津港集团预付2000万元;8月20日,平安财险预付1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首笔大额预付赔款来自中国大地保险,其公告称一笔高达人民币3亿元的预付赔款于2015年8月22支付到位。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政府监管机构,中国保监会也多次要求各家保险公司积极主动赔付,维护保险行业的形象。考虑到此次事故涉及受损标的多、受影响客户多;同一保险标的涉及保险合同多、保险主体多、损失金额多、法律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及事故性质导致现场查勘、定损难度大等情况,保监会指示中国保险行协会组织各家保险公司讨论制定了天津爆炸事故保险理赔工作方案和处理预案,要求各保险公司按照处理预案制定理赔原则、处理流程及相关工作,统一定损和赔付标准,加快推进各项保险理赔工作。同时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定期召集各家保险公司开会,通报理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有效的推动理赔的进度,维护保险双方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涉及近15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事故损失大部分将由欧洲保险公司承担。其中损失最大的苏黎世保险集团源于直接承保业务,其承担的损失额高达2.75亿美元,这也成为其放弃收购英国皇家太阳集团计划的原因之一。紧随其后瑞士再、慕尼黑再和中国再等再保巨头,则是通过再保业务承担损失。作为中国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于2015年月10月在其香港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提及,其天津港事故自留损失为人民币9亿元至11亿元,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保险公司披露的最大净损失。Berkshire,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一家美国保险公司,也宣布了其在天津事故中损失高达1.3亿美元。
天津保险行业协会曾对媒体披露:
(1)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保险业共有101家机构参与应急处理,从全国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投入设备近1000台套,派员查勘排查5000多人次。
(2)截至2016年末,事故中各保险公司共处理保险赔案6000多件,已赔付81亿元,预计总赔付可能超过100亿元;
(3)某进口汽车企业在爆炸中损失严重,仅全损的进口汽车就有3000多台,是本次事故中损失最大、情况最复杂、理赔难度最大的案件,2016年1月6日大地财险向该企业支付17.3亿元赔款结案。(笔者按:该笔赔付距离事故发生仅5个月,也创造中国特大保险赔案的理赔速度记录)。
下列统计为非官方数据
总结:
天津“8.12”爆炸事故的损失金额之大、涉及保险公司之多、理赔处理之复杂,已超越2013年无锡海力士火灾事故,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保险和再保险市场最为复杂保险理赔案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