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365速发国际,闪亮人生——精彩读书感悟分享(一)


 

2021年,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正值暮春,入夜海棠初沐雨,春光正好读书时。

365速发国际“不孤读”第一季读书会已经结束。本期书目——《稻盛和夫自传》。稻盛和夫在书中深情追忆了从小学到中学,从青葱岁月到步入职场,从事业初创到收获巅峰的追梦旅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他影响至深的亲人、朋友和伯乐,为我们展现出一代商界智者高尚的心灵世界。感悟他的奋斗史,激励我们的人生旅程。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宽广的海洋。365速发国际的小伙伴们用笔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读书让他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A戴总

“稻盛和夫是我十分钦佩的一位企业家,对我的经营思想影响深远,他将经营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优秀的思想是可以超越时空与国界的。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若系统的理解稻盛和夫的思想体系,可以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无论对于个人成长还是对于管理都会大有启发。我们从稻盛和夫的个人自传开始学习,故事平实而真诚。我喜欢读稻盛和夫的书有三点原因:1、语言朴实;2、道理简单而深刻;3、充满正能量。

稻盛的学生时代是充满挫折的,但也奠定了他生命的原点。一、从小具有反省之心,稻盛先生敢于正视、凝视自己的内心,比我们更真实,更真挚。在患结核病的经历中他总结出“正是这种只考虑个人安危的、虚弱的、卑怯的心灵招致了病菌侵袭”。从摘柿子的经历中稻盛和夫反思自己不能随便轻信他人的话,首先应判断对方的人品。在销售纸袋的过程中反思如果经过细致测算再计算价格,收益会大不相同。既不就事论事,也不轻轻放过,而是思考其中的本质,并从中吸取教训,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二、人最重要的一点是立志和意志,学习是锤炼意志品质重要的途径。稻盛和夫高中的成绩从中等上下到进入年级三四名,巨大的进步的背后是两个原因:一是凡事追求完美,即使得到98分依然不算考好,因为没有得到满分。二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的口头禅是:“我脑子不好,努力必须加倍于人,别人付出两倍的努力,我就要付出五倍的努力。”自古成功无捷径,天道酬勤。    三、任何生意都需要科学的方法而不是靠蛮干。稻盛高中时代帮助家庭销售纸袋的经历展现出了他商业的才华,盲目陌生拜访(无序低效)---分区域每周定时拜访(有序高效)--搞定黑市大妈(关键人物)---搞定糕点批发店(发展渠道,成为纸袋批发商),哪怕销售纸袋这样的生意都是需要科学的方法,所有商业的成功都有他的底层逻辑,如果我们的销售还不算理想,一定是方法需要优化。”

 

B唐后武

 

《稻盛和夫自传》已经拜读完,稻盛和夫先生从一个会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所有的成功“秘诀”就是只要怀抱强烈的愿望,并且让它持之以恒,永不放弃,那么,即使当时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终也能变为现实。

京瓷在发展壮大之后,为了使它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稻盛先生决定拓展“再结晶宝石”的新技术。因为祖母绿原石的枯竭,市面上都是质量差价格高的产品,所以他们把目标放在人工结晶祖母绿上。实际上手以后,他们才发现这是极其困难的工作。尽管夜以继日投入研发工作,但宝石结晶没有丝毫的进展,最多只能形成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超细结晶。虽然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再尝试一下,哪怕前进一小步”,在投入了巨额的经济和人力成本之后,还只结出米粒一样的结晶。这种迟迟看不到进展的研发非常煎熬,但是稻盛先生仍然不断鼓励员工们:“虽然现在只能制造出很小的结晶体,但如果最后我们成功了,就能成就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人的能力是无限的,让我们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自己的能力,持续迎接挑战吧!”当他们成功结晶出达到宝石级别的祖母绿的时候,已经过去七年了。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

那么我作为365速发国际经纪一名普通职工,如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实现公司的成功,实现个人的成功。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对新客户永不放弃,对团队永不放弃,对公司永不放弃。我们365速发国际的核心价值是“诚信—利他—责任—坚毅—热爱—精进—荣 誉—感恩”,也是在强调每名员工要有成人达己,利益社会的心,以理想为引擎,以信仰为支撑,矢志不渝的奋斗工精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信念,让员工同公司共成长、共发展,365速发国际的经营理念和这本书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完全契合。

 

C刘伟

 

看了这本《稻盛和夫自传》,我看到了他这些年来走的成功轨迹。而他的成功轨迹强烈的震撼了我。这种憾动并不在于改变了我对过去那些知识的认可,而是在于我看到了塑造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应采用的方法。“极度”认真地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在追求成长与灵性提升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借由全力以赴于工作,来达到未来美好的境界。身居其位,便谋其政!当然,不要忘记适时反省。为了放下自我感觉良好脚踏实地认清事实,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奋斗努力。

 

D王骏飞

 

刚刚合上书,脑中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总是在面临苦难?

工作中时常会听到一句话:当你觉得痛苦,说明你在走上坡路。是的啊,人生不就是一场行进之旅,站在原地的人,是永远不会遇见各种艰难险阻的,唯有不断前进的人,才会遇到一关又一难。一直认为,人生最有趣之处就是不确定性,那些个不确定的事、人、物,只有走着,才会遇着。

这个礼拜听了《不拘一格》,是一本关于讲述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和管理的书,大部分内容是颠覆式的,有一点很有趣,网飞倡导的企业理念“我们是一个球队,不是一个大家庭”,这一点,与稻盛和夫先生的“像一家人一样经营企业”大相径庭,我们站在上帝视角俯瞰,是网飞离经叛道?还是京瓷墨守成规?都不是吧,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复制、粘贴就能成功的案例。中国古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实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作为后来者,学习、掌握、融合,就是创新。

对于稻盛和夫先生的工作精神,自然是自愧不如,“我们拼命努力,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了种种困难”、“向神灵祈求了吗”、“我们必须一味地努力再努力,努力到让神灵感动”、“有时我工作到凌晨5点才上床睡觉,公司早上7点召开早会”,这种将事业融入骨髓,融入血液,融入灵魂的状态,就是确保先生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原动力。

特别在与行业巨头IBM合作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这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让京瓷也成为了巨人。这个礼拜和新员工分享部门项目情况,对于我们,恒力自然就好比当初于京瓷的IBM,每一天于我们都是挑战,但挑战越大,往往机会也是越大,高标准、高要求,缔造了高服务,恒力在不断刷新行业认知的同时,我们,势必也在不断刷新着我们行业的认知,所以,我告诉新人,作为行业新人,初出茅庐就有这样的机会,是难能可贵的,未来,对于这样的机会,每一次都要牢牢抓住,它必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助力。

 

E聂婷

 

从推荐序里的利他一词开始探究稻盛和夫的一生。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谁也不生来就伟大,只是看用何种心态来面对人生,我们常说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什么呢,唯有心态,这点倒是和我年终分享不谋而合。

心之所想,行之所从,心态的改变让结果都会随之而改变,以利他之心看待世间,看待稻盛先生,如推荐序中提到从孩时开始稻盛先生就深知此理。所以对于孩子我们其实更多的要教育他们思维的方式和心态,这些和学习和成绩无关,却又关乎他们的一生和未来的发展。短短开篇看完已是思绪万千,细读下去希望可以走进稻盛先生利他的一生,领会稻盛哲学。

战胜挫折,追逐梦想

稻盛和夫先生的一生其实并不那么如意,作为一个清贫家庭的孩子,他其实从小并不是一个明显具备成功特质的人,包括性格方面也存在懦弱等方面特质,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碍他向前的发展。他也抱怨过,小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升学失败归咎于教育环境,就业时也屡次面试惨败,甚至一度想过出家,尽管挫折不断,天不从人愿,但是这并没有让稻盛先生走向歧途,反而他通过一次次的磨砺更真实的审视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身边其实有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并且帮助我们的贵人,心怀感恩,转变心态,一切都开始不一样,相信你所相信的,越是艰难困苦,越不能丧失美好的希望。才能、热情、心态,也许每个人都不是才能杰出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用热情和心态去弥补,也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

 

F张珏

 

读到了先生回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细想什么叫做努力地工作呢?答案:能够学会和工作谈恋爱。这个和工作谈恋爱的事可不容易。比如说有一个例子特别逗,作者有一次在研究一个实验的时候,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很漂亮的数据,他觉得这个实验成功了。成功了以后他很高兴,他直接蹦起来了,从地上蹦起来,一蹦好高,高兴得要命。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够感到喜悦和感动,就是这种喜悦和感动,给先生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无论是研究经费不足,还是研究环境很差,都要把研究做下去,先生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够增添新的勇气,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对待工作的价值观。就是跟工作谈恋爱,这意味着,不要把别人分配的工作当作一种任务,而应该学会把别人分配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天职。这是工作的天职。这时候才能够尽情地享受跟每一个工作交互,完成这个过程,并在其中寻找恋爱一样的心。

 

书籍就像人类灵魂的反光镜,也映射着凡尘的转折点。愿我们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什么时候我们读懂了身处黑暗的彷徨,也就读出了人生光亮的方向。2021年的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共攀登。